☞尿液檢查:
①外觀(Appearance):一般正常的尿色呈黃色或淡黃色、無雜質,若尿色改變(例如:紅色、深棕色、無色、白濁等)或尿液呈現混濁,可能反映體內存有某種疾病;但亦可能正常,所以必須配合其他多項檢查,方可作正確的判斷。尿液外觀檢查的目的在於診斷或評估泌尿系統之疾病;也可配合其他多項檢查,以瞭解是否有代謝障礙或疾病(與腎臟無直接關係的)。
②尿蛋白(PRO):正常情況下,尿液可有微量蛋白質(150mg/天),以試紙測試呈陰性(-);若呈陽性(+),則可能是:
→生理性蛋白尿:肌肉過度逸動、水浴過久或進食過多蛋白質。
→體位性蛋白尿:有的人站立過久出現尿蛋白。
→病理性蛋白尿:腎臟發炎、腎病症候群、發高燒、妊娠毒血症等。
③尿糖(GLU):正常情況下尿中沒有糖份為陰性(-),或有微量(trace)糖份出現。若尿糖為陽性(+),則應考慮是否為糖尿病,必須再連續追踨(跟進)檢查。
④膽紅素(BIL):為衰老紅血球中血紅素的分解產物,正常尿中沒膽紅素,故呈陰性(-);當尿中有膽紅素時呈陽性(+),表示可能有膽道阻塞或肝臟疾病等。
⑤尿膽素原/尿膽原(URO):膽紅素在腸道中經細菌作用形成尿膽素原(尿膽原),再排至尿中,故正常尿中每100c.c.有0.1-1單位。若尿中的尿膽素原過高,表示可能有溶血性黃疸、急性肝炎、肝硬化等疾病。若尿中沒有尿膽素原,表示為膽道阻塞。
⑥潛血(OB):測定尿中是否帶有血。尿中沒有血呈陰性(-);若尿中有血則呈陽性(+),可能是泌尿道結石、腎臟發炎或泌尿系統癌症等。但若尿液樣本放置過久或婦女在月經期間等情形可能造成假陽性;吃大量維他命C時,則會造成假陰性。
⑦酮體(KET):體內脂肪代謝不完全而形成酮體,正常尿液中是沒有酮體的,檢驗結果為陰性(-);若尿中有酮體為陽性(+),經常見於糖尿病患者,但也見於飢餓、發燒、長期腹瀉、嘔吐等人仕。限制澱粉類食物的減肥者,尿中會出現酮體。
⑧亞硝酸鹽(NIT):可測定泌尿系統中是否有細菌感染:若有亞硝酸鹽反應,需再進一步以顯微鏡檢查尿液,以瞭解是何種細菌感染。
⑨白血球(LEU):以試紙測試尿中有無白血球。若尿中白血球增加,表示泌尿道有發炎現象,可配合尿蛋白及亞硝酸鹽做判斷。但女性常因陰道分泌物污染小便樣本而使檢驗結果呈陽性,故在收集尿液前應先清潔會陰部。
⑩比重(SG):成年人其正常值為1.010-1.030。
⒜低比重尿:見於尿崩症、多囊性腎、服用利尿劑者或飲過多水份者。
⒝高比重尿:見於糖尿病、充血性心臟衰竭、脫水、嘔吐。
⑪酸鹼值(pH):新鮮尿液正常時呈弱酸性,正常的酸度在5至8左右。若酸鹼度大於8即表示尿液呈鹼性,明顯鹼性可能有泌尿道感染、發炎或腎功能不良等情形,若酸鹼度小於5即表示尿液呈酸性,可能正值飢餓狀態,一般吃素的人尿液呈鹼性,常吃高蛋白質食品的人尿液易呈酸性。尿液放置太久會變成鹼性。
★建議事項:
ⓐ飲食避免過重之口味,如太鹹、太辣、太甜等。
ⓑ攝取充足的水份。
ⓒ保持排尿通暢,避免忍尿。
ⓓ多項檢驗值異常或合併症狀出現時,應進一步到醫院診治。
⑫尿沉渣檢查(Urine sediment):主要用於篩檢泌尿系統之疾病。當十項尿液試紙篩檢後有不正常者(如潛血、尿蛋白、白血球、亞硝酸鹽陽性者),將加做尿沉渣檢查,配合尿液試紙之檢驗結果做判讀,提供更完整的尿液檢查報告。
★女性注意事項:女性之尿液檢查,易受陰道分泌物和月經前後之干擾,有35-45%之受檢者可出現尿潛血和尿白血球異常。為減少困擾,留小便樣本前最好將會陰部沖洗擦乾;不方便沖洗時,應先以衛生紙盡可能擦拭乾淨,然後留取「中段小便」作檢查之用。若懷疑第一次檢查受月經前後之影響,應於月經完全乾淨後一週再檢一次。
☞大腸直腸癌篩檢:
免疫法糞便潛血反應(FOBT):以新型的全自動糞便潛血免疫分析儀篩檢大腸、直腸癌。所謂潛血即為少量肉眼所看不見之出血,其敏感度約為85%。若有潛血反應,需做大腸直腸鏡檢查,以便確定其病因。但潛血反應呈陰性,並不表示絕對沒有患病,如果發現自己長期有便秘、腹瀉、腹痛等不適或排便習慣改變,就要找醫生做進一步檢查。